图片
图片
唐 周昉《调琴啜茗图》
为什么陆羽说茶有九难?若要追求最精美的茶,当然就难了。茶的九难是:造、别、器、火、水、炙、末、煮、饮。图片
- 造 -| 造茶 |造茶难,难在时间的掌控要精确。
三月初长出茶芽,必须在恰当的时间采摘芽叶,只采新芽,其次是一心两叶。采摘的时间也有限制,春茶秋茶都很好,夏茶生长迅速,品质较淡薄,冬茶稀少。
而采摘下来起,茶叶内部已经开始产生发酵作用,随着天气好坏与气温高低,发酵程度有差别,要完全掌控发酵到最好的地步,也是很难的。
因此每一次造茶,质量都会不一样,原因就在时间的掌控。
图片
- 别 -| 辨茶 |茶的好坏,不是只有滋味和香气的问题而已。
香气与滋味确实是茶叶的两大关键,茶味有清淡、浓醇、苦涩、甘甜,香气有天然茶香、果香、花香等。
有人喜欢喝清淡的茶汤,例如高香味爽的西湖龙井,也有人喜欢味厚回甘的安溪铁观音,也有人喜欢味浓耐泡的云南普洱。
所以陆羽说:嚼味嗅香,非别也。
茶叶好坏的辨别,除了喉韵、香气之外,还有喜欢的个人因素在内,需要考虑。
图片
- 器 -| 茶器 |使用茶器煮茶、泡茶,需要干净的器具。
凡是火炉或锅碗等茶具,沾染了鱼腥羊膻等杂味,都不可使用。茶很容易吸收各种气味,茶罐子曾经装过别的东西,留下的气味也会被吸收,喝起来会有怪味。
现代茶叶销售,使用纸袋、塑料袋、铁罐、陶瓷罐、玻璃瓶、铝箔等包装,都有优缺点,也都需要注意。
图片
- 火 -| 炭火 |陆羽在《茶经》第五章提到,风炉煮茶所用的柴火,要用木炭,且不能用曾经用来烤肉、被汤汁滴到的炭,“会有劳薪之味”。煮茶泡茶讲究用火,可保持茶的原味与香气,不能不注意。图片
- 水 -| 好水 |陆羽除了提到泡茶可用的山上水、江水、井水之外,还指出天下二十处好水,让后代文人雅士不断去亲自品饮求证虚实。
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人们已不敢随意把江水、瀑布水拿来喝,泡茶多用矿泉水、纯净水、蒸馏水等,总之,飞湍瀑布水、壅积不流的水,都不可以拿来泡茶。
图片
- 炙 -| 炙茶 |唐宋两代,喝茶之前,都要先炙茶,因为都是用茶饼烤熟再研末,所以要炙茶。
陆羽说,茶饼烤得外熟内生,说不上是灸茶。
他提到灸茶的方法有三:
一、不要在风口灸茶,以免火势闪烁,茶饼表面受热不均匀;
二、要先靠近火炉,烤到茶饼表面气泡;
三、离火五寸,让气泡复平,再烘一阵子,然后趁热研磨成茶末。
元明之后,喝茶改用散茶来冲泡,没有灸茶的问题,但是茶叶放久了,担心色香味改变,也可以用小型烘茶器再烘烤一下,让茶叶保持干燥,气味也会更香醇。
图片
- 末 -| 茶末 |炙茶后,趁热用纸袋包住茶饼,保存精华之气。等到茶饼凉了,再碾成茶末。
上等茶末,细屑如细米,下等的茶末,有如菱角,显然没有磨碎,只能用来煮茶,不宜用热水冲泡,因为无法迅速出味。
茶末细,色香味都好,才是好茶末。
图片
- 煮 -| 煮茶 |陆羽认为,用力搅拌茶水出泡沫,并非煮茶的真谛。
煮茶的功夫,不在用力激荡出泡沫,而是要用好茶、好水、好火,他提倡的点茶法,是在第二沸的时候,从烧水器中取出一瓢,以竹荚环激汤心,然后用茶则将适量的茶末倒在汤心,再将取出的水以奔涛溅沫的姿态倒入釜鍑,阻止锅中水继续沸腾,并使茶汤孕育出茶的精华滋味。
这种方式煮出的泡沫,是茶汤的精华,要平均分配到各茶碗中去,让饮者分享。
图片
- 饮 -| 饮茶 |喝茶要常喝,才能喝出茶的真味。
如果只在夏天喝茶,冬天不喝茶,那就不算饮茶。
一天喝几杯才算是爱茶呢?陆羽提到的饮茶,是三两好友聚会,主人负责煮茶。如果是珍鲜馥烈的好茶,最好只泡三碗,品质其次者,就泡五碗。
唐宋时代,茶很贵,好茶不易获得,如非皇上慷慨相赠,或是亲朋好友赠送,或是自己种,哪有那么多茶可泡来请客。
所以品茶一碗为上,点到为止,回味无穷。
图片
【互动】
你在泡茶过程中,最常遇到 “九难” 中的哪一难?又是如何解决的呢?内容|《爱茶》方鹏程著图片|弘益茶道美学图库
编辑|羡鱼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现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